警方的调查持续了整整三天,但进展甚微。林夏每天都会去警局询问进展,得到的回答总是"还在调查中"。她开始意识到,如果想知道真相,必须自己采取行动。
第四天清晨,林夏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,面前摊着苏雨晴失踪案的所有资料。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,照在那串用口红写下的数字上:042715。
她打开笔记本电脑,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这串数字。大部分结果都是毫无意义的数字组合,直到她翻到第三页,一个陈旧的新闻标题吸引了她的注意:
"2004年4月27日,本市发生连环失踪案,15名年轻女性下落不明......"
林夏的心跳加快了。她点开新闻链接,页面加载得很慢,显然是一个很久没有更新的老网站。新闻配图是一张泛黄的照片,上面是十五个年轻女孩的合影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。
她的目光突然凝固了。在照片的右下角,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符号——和那枚纽扣上一模一样的图腾。
林夏的手开始颤抖,她继续往下阅读。报道称,这十五名女孩都是在4月27日当天失踪的,警方调查了整整一年,却一无所获。案件最终成为悬案,被尘封在档案室里。
她拿起手机,拨通了负责苏雨晴案件的张警官的电话。
"张警官,我是林夏。我想问一下,二十年前那起连环失踪案......"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:"林小姐,你怎么会知道这个案子?"
"我在调查雨晴的案子时发现的。我觉得这两起案件可能有联系。"
张警官叹了口气:"林小姐,我理解你的心情。但是二十年前的案子已经结案了,而且......"他顿了顿,"这两起案件应该没有关联。"
"可是我在雨晴家发现的纽扣上,有和当年案件照片上一模一样的符号!"
电话那头传来椅子挪动的声音,张警官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:"林小姐,你现在在哪里?"
"在我的工作室。"
"待在那里别动,我马上过来。"
挂断电话后,林夏坐立不安。她走到窗前,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。突然,她注意到街对面停着一辆黑色轿车,车窗贴着深色膜,看不清里面的人。
她的心跳突然加快了。那辆车似乎从早上就停在那里了。
林夏快步走到工作台前,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望远镜——这是她平时用来观察街景寻找绘画灵感的工具。透过望远镜,她看到驾驶座上坐着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,正在对着手机说着什么。
就在这时,工作室的门铃响了。林夏吓了一跳,望远镜差点掉在地上。她深吸一口气,走到门边,透过猫眼看到是张警官,才松了一口气打开门。
"林小姐,"张警官神色凝重,"你刚才说的符号,能给我看看吗?"
林夏拿出那枚纽扣,张警官仔细端详着,脸色越来越难看。
"这个符号......"他喃喃自语,"和二十年前案发现场发现的符号一模一样。"
"所以这两起案件真的有关联?"林夏急切地问。
张警官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走到窗前,掀开窗帘一角:"林小姐,你最近有没有觉得被人跟踪?"
林夏的心猛地一跳:"你怎么知道?"
"因为......"张警官压低声音,"那辆黑色轿车里的人,从三天前就开始跟踪你了。"
林夏感觉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来:"他们是谁?"
"我们也不清楚,"张警官说,"但是林小姐,从现在开始,你必须格外小心。这个案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"
就在这时,林夏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。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:
"停止调查,否则你会后悔的。"
林夏把手机递给张警官看,他的手明显颤抖了一下。
"林小姐,"他的声音变得异常严肃,"我建议你暂时离开这座城市。这个案子......"他欲言又止,"可能牵扯到一个我们无法对抗的势力。"
林夏摇摇头:"不,我不能走。雨晴还在等着我。"
张警官叹了口气:"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。那么......"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,"如果你遇到危险,打这个电话。记住,不要相信任何人,包括警察。"
林夏接过名片,上面只有一个名字和一个电话号码:陈默。
"他是谁?"
"一个......"张警官犹豫了一下,"一个能帮你的人。但是记住,只有在最危险的时候才能联系他。"
送走张警官后,林夏回到工作台前。她打开电脑,在搜索栏输入"陈默"这个名字。搜索结果大多是无关信息,直到她在一个黑客论坛的旧帖子里发现了一条线索:
"如果你在寻找真相,就来找我。——CM"
帖子下面附着一个暗网链接。
林夏深吸一口气,点开了那个链接。页面跳转到一个漆黑的界面,只有一个输入框在闪烁。她输入了那串数字:042715。
屏幕突然闪烁起来,然后跳出一行字:
"欢迎来到红房子。"